行政执法公示制度、执法全过程记录制度、重大执法决定法制审核制度统称“三项制度”。2019年起,海关总署出台实施方案,推行“三项制度”。青岛海关贯彻落实相关要求,“稳”字起步、“实”字推动、“统”字协调,推进“三项制度”落地见效,为法治海关建设提供坚强有力保障。
清单管理夯实基础
2021年新年伊始,青岛海关就召开关区落实“三项制度”工作推进会,交流经验,分析问题,持续加力推进。“已经将‘三项制度’落实情况纳入新时代现代化强关建设三年规划。”青岛海关副关长柳伟在推进会上要求,关区各单位要结合新年度具体执法实践贯彻落地,促进执法标准化和规范化水平再提高。
据了解,青岛海关是海关总署推进行政执法“三项制度”落实工作的首批试点单位和工作组成员单位之一,为推动制度落实,青岛海关组成专门团队,加强政策研究、调研交流、试点探索、积累经验,紧密结合关区执法实际制定工作方案,明确落实措施31项,并逐项细化工作任务、实施步骤和责任分工,完善具体实施办法,制定执法公示事项清单18项、重大执法决定法制审核目录清单14项,严格执行总署出台的各项清单,以严谨的制度设计和可视化的清单管理确立了基本依据遵循。
同时,青岛海关组织开展培训解读,聚焦行政执法人员公示形式等内容及容易引发争议的问题制作“你问我答”解读材料,通过晨读、以案释法、印制学习手册等多种方式强化学习。“清单管理非常明晰,一线执法人员对于哪些事项需要公示、哪些情况需要出具执法证件一目了然。”青岛流亭机场海关法制科科长刘海霞说。
规范执法成效显现
日前,枣庄市东粮生物科技发展有限公司通过“码上办”模式顺利办理了出口食品生产企业备案。“扫码就能获取办事所需的全部材料,一‘码’在手、资料全有,真是个宝贝‘码’。”公司业务人员刘佳文说,在青岛海关所属枣庄海关业务大厅里,公示的5大类48项政务服务事项的办事依据、流程和路径信息被整合为一个个二维码,形成“码上办”特色平台,为企业办事提供了便利。
为推进执法公示制度落实,让行政执法更透明,青岛海关融合线上线下渠道,在门户网站设置“行政执法公示”专栏,集中分类展示事先和事后公示11个子项中执法主体、职责权限等内容,各现场办事大厅、服务窗口均公示执法人员的岗位职责、申请材料示范文本、投诉举报渠道等信息。
“建立‘一票一档’的采样档案,确保检测采样全过程信息化留痕,我们的执法更能经得起检验。”青岛海关所属荣成海关驻石岛港办事处查验科科长陈军表示,执法全过程记录制度使执法程序更加严谨规范,疫情防控关键时期,该关采取“现场标注+单兵拍照+执法记录仪录证+监控指挥中心监控”的前后方结合、记录新模式,不断规范进口冷链食品及其包装新冠病毒检测规范采样工作。
此外,为落实重大执法决定法制审核制度,把好行政执法行为合法性和合理性重要关口,青岛海关各单位因地制宜组建法制审核队伍。如该关所属黄岛海关按照法制部门牵头、各业务部门具体负责审核的原则组建审核队伍44人,去年全年审核执法决定396项,从源头化解执法风险。
统筹建设法治青关
2020年,青岛海关共对行政许可、行政处罚、行政检查等6类12项重大执法决定实施法制审核1404次,办理行政复议诉讼案件12起,持续保持“零败诉”,保障了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,这也是青岛海关落实“三项制度”的具体体现。
据了解,青岛海关坚持系统观念,确立了统筹兼顾、协调推进的原则,将落实“三项制度”与“放管服”改革、行政执法规范化建设、法治海关示范创建等工作有机结合,践行“崇法尚德、图强跨越”核心价值理念。
在具体实践中,该关所属威海海关结合业务内控,开展制度执行“大复盘”行动,集中核查执法文书和作业记录。流亭机场海关通过“公职律师讲堂”开展规范执法记录、强化证据意识研讨。荣成、枣庄海关发挥试点先行优势,积极创建“三项制度”建设法治示范点。
截至目前,青岛海关各单位行政执法透明度不断提高,门户网站、办事大厅和服务窗口主动公开执法信息已成为常态,关员主动出示或佩戴执法证件已成为习惯,行政执法程序不断规范,法制审核意识不断强化。
青岛海关法规处处长张术杰表示,下一步该关将以“三项制度”实施为抓手,进一步夯实执法基础工作,有效规范海关行政执法行为,提升关区行政执法质量和效率,促进“法治青关”建设提档升级再上台阶。